前兩天家裡的電腦突然間壞掉了,檢查後發現原來是顯示卡上的電容爆漿,流出橘色的液體出來,所以只好花上一千多元,買塊最便宜的顯卡換上,讓它能夠繼續服役,檢查了一下電腦,驚覺原來整台電腦除了機殼跟CPU之外,其餘零件已經全部都換過了,這樣的一台電腦,還能說是我七八年前買的那台電腦嗎?


  買這台電腦的時候,我不會維修電腦,後來慢慢的學會重灌、檢查那個零件出了問題之類的,很簡單的一些修理技巧,那時是覺得,至少省了檢測費,又省時間,去給黃色鬼屋維修費時費錢,我可是受不了太久沒有電腦的日子啊!過了一陣子,就開始會覺得電腦變慢、容量不夠大之類的問題,然後自己上網去買便宜的零件更換去,幾年來陸陸續續的換掉裡頭老舊器官,到了今天,已經完全面目全非了。


  不過到今天想想,這樣真的有比較好嗎?


  我大概只有剛剛買電腦的那一年是享受到新電腦高速運作的感覺,接下來的六七年,電腦雖然不斷更換零件,可是也只是維持最低可容忍的運作速度罷了,這養成了我打電腦的時候小說不離手的習慣……因為不管做什麼動作,都得等一下,這可以讓我看不少頁小說了。


  可是如果我東西都不要換,等到三、四年的時候一次換一個新的電腦,我就可以在那時多享受一年用新電腦的好處,這樣比較起來好像比較吸引人?


  尤其為了配合其他舊的配備(比如舊規格的記憶體、舊規格的主機板),更換的零件還不能換太好,搞得電腦就更慢,這麼想,我這樣自己換零件真的有賺到嗎?


  只能說把錢分開花,感覺比較不痛吧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修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