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howied

引用網址:http://blog.xuite.net/howied/blog/15733892#trackback




  這是我在BBS看到某個討論串:「23歲還可以重新開始嗎?」有感而發的回文...有網友向我請求轉錄至Blog...方便性...我貼到自己的Blog...也做了些編排...如果你想引用或轉錄...都歡迎...這是我個人至目前為止的人生經歷...我也喜歡聽別人的故事...但別人的故事是一回事...最重要的...還是在於自己...





  我今年28歲,若以中國人的虛歲算法,已是而立之年了,但相對同年齡的人來說,現下的我沒有任何成就可言。。。

  十九歲就出社會工作,因為一些原因免除了兵役,連二專都沒唸完的我,找工作時都是以高職畢業證書去面試的,當時,沒有一家資訊公司願意顧用我,即使是個只領一萬六千元的資訊工讀生,運氣不錯的我第一份工作是朋友介紹的助理工程師,在朋友介紹的電腦店工作,當時只想學點東西自己又是唸資訊科畢業,對電腦多少有點興趣。

  我會為了想要把BIOS設定搞懂,在下班後近午夜的時間跑去書店看免費的書看到店打烊,當時的老闆年紀也很輕,我也常常留下來拆拆裝裝,那段時間累積了不少硬體知識跟經驗。幾個月後,店因為一些原因收了,我也面臨到人生第一個失業,或許因為當時還年輕,對未來,沒什麼想法,也沒什麼規劃,單純的覺得,人生過的簡單就好,跟女朋友好好的過就很滿足,錢夠花用就好,就這樣混了一個月左右,每天固定時間帶著籃球到球場報到,常常打到晚上七八點才回家。直到有天當時同在店裡的朋友建議我:「你有技術,何不自己來?」,說好聽是技術,只是在20世紀末,資訊不像現今發達的環境下,會一些基本技術確是難找,而當時正是PC市場熱絡的時候,一顆Cache版可超450的Celeron 300A 正炙手可熱,一台PC的毛利最低可達4000以上,就在朋友的穿針引線下,認識了些盤商,同時間,跟另一個朋友借了十萬元,做創業基金,也跟他借了地方當工作室使用,就這樣,做起了工作室的小本生意,從網路上開始廣告,留電話聯絡,買賣交易,三個月左右的時間,我還清了朋友的十萬元借款,扣掉生活花費,自己還賺到約十萬元。到這裡,你應該會覺得錢很好賺,我當時應該過的很爽,事實上也沒錯,一台PC的毛利最少NTD4000,一個月隨便都可以賣個20台出去,當時,錢沒那麼難賺,吃的喝的,跟當時的女朋友,小火鍋是晚餐標準配備,鬥牛士也不算什麼大餐。就這樣過了兩年左右,換了一台150的重型機車,那是Grand Dink 150第一款,存了一些錢,但市場的價格競爭愈來愈顯著,毛利也開始走向下坡,一台PC剩2500左右,當時,跟家裡借了點錢,再加上自己兩年下來賺到的約三十萬,思量了近一個月...


  22歲那年 我抱著近百萬現金去光華商圈彩虹3C的地下街開了門市


  當時光華商場一坪的租金大概是8~12萬台幣,地下街大約是半價不等,八德路則是天價,最近回去找朋友聊天時有打聽一下,目前地下街就算一坪一萬都不見得有人要租,可見光華商場拆後的生態影響的確很大,不過這是題外話了。第一年收支損益幾乎打平的情況下,我把門市店面收了起來,遷至附近商業大樓,將主力擺在盤商批發及電子商務零售,那時正是Y拍剛起來的時候,由於自己有學過一些網頁設計,有段時間幾乎是埋頭在學架站,學PHP,學改OSC,為了完成一個頁面,盯著一段程式碼搞到天亮是常有的事,畢竟是做生意,有過一個月淨利二十二萬,也有過五萬不到 不過總的來說,是不錯的。好景不常,沒多久SARS事件爆發,或許是該慶幸沒有繼續留在商場,否則應該死的更難看。第二年年底透過朋友牽線參加年底資訊展,總算也是平一些回來,不過第三年跟股東撕破臉拆夥 也連帶把三年的心血一併結束掉。回想起常常一個人留在公司睡覺的日子,有時還滿懷念那種為了信念而活的感覺。之後跟股東的官司打了兩年,跑法院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倒也多了些經驗。回歸正常生活後,我也沒選擇進修,一般人對於好學歷找好工作的觀念,我看了太多特例。起薪三萬三千三,在台北縣某工業園區內,離家騎車只要兩分鍾路程,不打卡的責任制,還有津貼補助,一個月平均領下來在38K~42K,也很少加班,算是不錯的工作,這是我將店收起來後約半年左右找到的第一份工作,用的是高職畢業證書,全部門就我的學歷最低,起薪卻跟其他人一樣,英文能力也沒比別人差,跟當時女友有結婚的計畫,於是買了車子,家人也在當時準備買新房子再置產。聽起來好像一切都不錯順,就在去年,跟女友吵一架後分手,突然間什麼事都不對了...


  你知道的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讓自己持續成長才是應萬變最好的準備


  我花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回頭檢視這一切,尤其是後來工作的這兩年期間,下了班後回家玩線上遊戲,假日就往外縣市跑,吃吃喝喝泡溫泉什麼都有,三不五時出差到別的縣市也不忘帶女友一起,全台灣沒有一個縣市沒去過。安逸的結果,就是沒有成長,這是我過去兩年半最糟糕的地方。由於買了車,為了短期把貸款付清,再加上公司結束時有幾十萬的借貸,剩下的幾乎剛好生活,然而收入從原本的兩個人一起分擔到一個人概括承受,實在是非常的吃緊,理論上我不應該離開這麼穩定的環境,但我選擇重新開始。轉換跑道到金融保險業已經八個月了,我把車賣掉,重新整合資源,檢視資產,思考工作的內容,生活的方向,未來的規劃,排程及目標,除了公司的定期課程,還自費到大學的推廣教育中心上課,準備證照的考試,能看的書什麼都看,每個月最少要花兩千在書藉上,連同進修及考試費用,有時幾乎近萬。


  我現在做的事 是我以前最欠缺的 或許算是一種贖罪吧


  前保險局局長魏寶生先生曾在一本書中提過,他剛卸下保險局局長轉往AIG時說道:「我今年49歲,服務公職二十年來,發現自己身上沒有任何保險,存款不到一百萬,我才驚覺自己晚了人家二十年,但是,我告訴自己,要迎頭趕上!」原文我記不太得了,書借了朋友,不過意思大概是如此,魏先生從事公職二十年後轉戰AIG金融保險集團時才發現自己過去太安逸了,財商、財觀、資產與風險的管理,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他都沒有做好完善的規劃,但是,他告訴自己「晚了二十年,現在我要迎頭趕上!」給我很深的印象。書中也有提到另一位二十年前隻身北上睡三坪房間,二十年後他打算買第二間房子了,睡三坪房間時的他只有一個念頭:「四十歲前,我要讓自己成為績優股!」


  一般人出社會大多落在25歲左右,到60歲退休前,有最少30年的時間可以奮鬥,你不一定非贏在起跑點不可,才開始而已,即使年過三十,在各行各業都有成功的例子,只是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,端看你追求的是什麼。成功的人都知道一件事:「你總是會得到你所專注的一切」,這句話一點也不假,想贏?有多想?想成功?有多想?想賺錢?有多想?你有沒有想它想到瘋?如果有,你就會開始想盡方法去實現它,跟把妹的道理沒什麼兩樣。


  學著把目標定出來,不要只是喊口號,畫大餅人人會,執行力卻不見得每個人都有。有好的規劃,也要真正去實踐才有可能,也因為去做,任何事都會充滿無限的可能,可能成,也可能敗,成是得到,敗是學到,趁年輕多跌幾次跤,以後就算跌,也知道怎麼樣比較不會受傷。


  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,知識會讓你的所有行動風險降至最低,也會讓你的詞彙增加亮度,多看書,多動腦,多行動,時間是唯一可以創造價值的資源,也是上天給每個人最平等的待遇,至於價值反映在薪水?金錢?或是其他更有意義的地方,就看個人的選擇了。


  「生命是無價的,別讓自己變廉價」

  共勉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修洛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